老式手压水井"费劲"难题引热议,"土办法+新技术"破解用水困扰
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,那口老式手压井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。但最近在豫东某村庄,72岁的张大爷却为这事犯了愁:"年轻时压一桶水不费劲,现在这两条胳膊使上吃奶的力气也压不动了。"记者走访发现,这种困扰在老龄化严重的村庄尤为突出。
这种铸铁打造的"老古董"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:通过活塞运动产生负压取水。维修师傅李建国道出症结:"井管锈蚀、皮碗老化、气压不足都会让压水变得费劲。"他透露,入夏以来已接到十余起因压水导致腰肌劳损的求助。
有趣的是,群众智慧总能迸发火花。在河北邢台,村民发明了"配重平衡法",在压杆末端绑上装满石块的编织袋;山东临沂则有"双人协作法",两个人面对面站立同步发力。更让人惊喜的是,某农科院研发的"省力转换装置"即将投放市场,据测试可减少60%的发力强度。
专家建议,面对这些"退役年龄"超过30年的老井,除了日常加注润滑油维护,不妨考虑分批进行现代化改造。毕竟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,"让每一碗水都轻松端起来"应该是最基本的民生题。